第660章 年前有个了结

小说:大明第一贡生在线阅读  作者:一语不语
第660章 年前有个了结
张周刚到港口,事务就非常繁忙。
当晚张周处理了很多公务后,甚至还没来得及休息,这头又上来传报说,负责协守港口的勋臣新宁伯谭祐上门来访。
谭祐年已五十多岁,一副精神矍铄的模样,很有武人的风范,张周也知道这种属于朝中的老人,本来谭祐有机会跟着张懋去西北出征,却是在调兵前夕,被皇帝派到港口来。
名义是协助张周,但其实这种勋臣到了港口根本没什么势力,手下能调动的将士加起来还不到一个百户的人手,且都被局限在城中一隅。
“见过蔡国公。”
谭祐也很明白礼数尊卑,上来就给张周行礼问安。
随即二人到了一旁不大的厅堂内,在烛光中,茶水送到桌前,但显然谭祐也不是大晚上来喝茶的。
寒暄恭维一阵后,谭祐道:“在下听闻安边侯、京山侯二人,随蔡国公前来此处,可是要由他二人协守此处镇所?在下手上有很多军务之事,屡次上奏也得不到回复,只能贸然来访。”
本身港口的事情,就是由兵部来负责的,而张周作为兵部尚书,既相当于谭祐的顶头上司,爵位和军职上还比他高,他要听命行事。
谭祐也是舍远求近,直接来找张周问询。
张周道:“陛下差遣新宁伯来此,有其深意,至于安边侯和京山侯,都是为辽东战事而来,并不会在此久留。”
“这……”谭祐道,“说到辽东战事,在下听闻,新近会从京营、山东等处,调遣数万兵马来此,并从此处渡海东进,可目前城内能安置这些军士的地方太少,在下能调遣的人也少,实在是帮不上忙。”
这就是想为自己争取权力。
谭祐似乎很清楚,他在港口就是个打酱油的,如果不能趁着张周在的时候帮自己争取到权力,等张周走了,他在这里更没法混了。
从京营坐操的勋臣被调到港口,他本来期待是很大的,可当到了才发现,这里真就是张周一个人的地头,别人在这里都是陪衬,再牛逼的名声也是白扯。
张周道:“各处兵马的调遣,无须新宁伯你担心。他们都是自备一些军粮的,至于辎重等,朝廷会给调拨,城里也会给划出来,到时会有人运送过去。至于到来的将士,在港口之外扎营便可。”
“扎营的话……会不会影响到城内的秩序?在下的意思,这外来的军士,若是不能进城的话,在城外惹了什么是非,不好处断。”谭祐继续做拉扯。
张周摇摇头道:“此番从蓟州镇也调动了兵马过来,若真有人敢作乱,也不会任由其如此。话说这北方除了边军之外,地方上的将士很少配备火器,他们就算闹事,也不会把动静闹得太大。”
大明发展火器已经有几年,随着北方边军逐渐装备上先进的火炮和火铳,地方将士却只能是望而兴叹。
这次调遣地方兵马到辽东,也是一种换戍。
如果让北方边军一家独大,就算把京营也给训练起来,还是大明朝的不安定因素,一旦边军作乱,那所谓的“勤王”将毫无意义,因为大明地方将士的作战实力,跟草原鞑靼骑兵还有很大的差距,更别说是与装备了先进武器的边军相比了。
……
……
谭祐一番争取,也是徒劳。
在张周这里总结一点,那就是不属于你的连想都别想,争也白争。
谭祐感慨之余,却好似还想发光发热,显得很热切道:“蔡国公,在下与英国公之间也有些旧交,却说他人在宁夏,却是托人找到在下,说是有机会一定要跟您说说他的情况。他年老体迈,很想回京城任差,再或是这港口之地,或也是他所希望前来。只要跟魏国公一样便可。”
魏国公徐俌,从守备南京的任上退下来之后,一直在海宁卫做靖海之事。
张周问道:“英国公久养尊处优,真让他去到此处,只怕他还不能适应。难道新宁伯希望他来取代你?”
“这……”
谭祐想了想。
在港口做事,是没获得多大的权力,但因为是在张周手下做事,这其实是一种政治资源。
就好像张周在京时,可不是什么勋臣都有机会单独面见张周的,张周府门是多难进,京城的勋臣都是有目共睹的,而眼下就因为他在港口做事,居然还有就会深夜来访。
张周道:“英国公说他不适应西北苦寒、干旱天气,但我觉得他到了此处,也未必会适应此处的湿寒气候,从西北过来山长水远,何必那么折腾呢?不如新宁伯就替我传达意思给他,他的调遣之事并不归我管,若他对于眼前差事有什么意见,让他只管上奏请陛下为他做主。”
谭祐叹道:“在下也知道英国公是有些……矫情了。换了一般人,能去西北领兵,也是一种福气啊。”
这是为了体现跟张周是一条心的,谭祐居然主动去贬损张懋。
当勋臣的也非常懂得见风使舵,以前张懋是可以跟张周分庭抗礼,可如今张懋给张周提鞋都不配。
谭祐道:“京中如今都在议论谢阁老的案子,不知蔡国公您,对此有何意见?”
张周只是笑了笑。
好似在说,伱问得太多了,这不是你所应该关心的。
或者说,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,居然问我这种问题?可知道我甚至不会在身边人面前谈及此事,何况是跟你这种半生不熟的?
“公事公办,陛下没让我参与其中,谢阁老是否有罪,或是罪几何,自有朝廷公断。事不关己啊。”张周打个哈哈。
谭祐道:“在下倒认为,谢阁老有渎职、擅言军政之罪,有祸乱朝纲之嫌,若公论,自当严办。”
“哦。是吗?”
张周笑了笑。
他这才知道,原来谭祐不是为了来他这里探听虚实,而是为了跟他表态的。
这是为了告诉他,二人是一条心的,相当于是一种投诚表忠心的方式。
谭祐继续道:“谢阁老平时于朝上,插科打诨开罪的人可不少,且很多时候都是倚老卖老,却未曾想如此会对朝纲有如何影响。在北方用兵事时,擅论军政用兵之道,且不顾前线将士安危,如此之人当以法论,方能慑人心定军威。”
张周道:“新宁伯的话掷地有声,却不知是否以此为上奏?”
光在我面前表态?
不直接上奏去跟皇帝说的话,在我听来都是屁话。
光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?
谭祐起身道:“不但是在下,连同军中许多同僚,都是如此看法,都督府内已有多人上奏请以此为例,言官不得干涉行军之事。若是蔡国公您能出来主持大局,牵头联名的话,最好。”
张周笑了笑。
小说推荐
《大明第一贡生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奇,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大明第一贡生最新章节。
返回首页返回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