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人一路疾驰,又用了两天多的时间,披着夕阳的余晖,终于赶到了大新堡的地界。
宽阔的大凌河在这晚秋时节变得尤为平缓,亮白色的水面在两岸金黄的麦穗映衬下,闪着凌凌白光。
漫山遍野的大新堡军户正兴高采烈地唱着农歌,抢收小麦,几只老牛拉着板车,驮着小山一样高的麦垛,哞哞叫着往前走。
一众小孩子散布在大片割过的麦田里,弯着腰,细心地捡拾大人们不小心落下的麦穗。
辽东的秋收比起关内要晚的多,但好歹是来了,大新堡创立至今,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!
刘戎看着这番热闹的情景忍不住跳下马,站在官道上四处眺望。
福禄也凑过来,开心道:“一路过来,见了多少抛荒地,真是造孽啊!还是我们大新堡好,看这样子,一亩地至少能收两石小麦!”
明代的一石也就是十斗,约等于后世的一百二十斤。
这样估算下来,军户们劳作了一季,一亩地才仅仅能产出二百四五十斤的样子。比起后世的动辄八九百斤上千斤的亩产,简直啥也不是。
李子权是大新堡的老住户,当年这里还叫赵家屯的时候,他们家便给刘府做佃户了。
他听了这话接口道:“福禄哥你不知道,就这一块儿老早之前也是抛荒地。”
福禄不解道:“为啥?”
李子权说:“为啥?渠也没有,井也没有,这几年又都是大旱,除了离岸边近一点的地方之外,别处收的还没种下的多,官府还要收秋租,哪个会种?”
说完他感叹一声道:“要不是大人组织人手又挖渠又开沟又打井的,哪里会有这样的丰收!”
说话间刘戎已经下地揪下了一颗麦穗,怔怔地望着稀稀拉拉的几颗果实,用手一搓,竟然有四分之一还是瘪的。
他想起前世田地里,那种饱满的麦穗紧紧挤在一起的样子,禁不住就是皱着眉头道:“这也叫丰收?”
福禄和李子权瞅着刘戎手里的麦穗,又看到他满脸失望的表情,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心想:“这都不算丰收?那您还想咋滴?”
这时候,正在田地里带领大家抢收小麦的王大雷也看到了刘戎。他放下手中的活计,举着一把麦穗踉踉跄跄地跑过来,一边跑一边大喊道:“大人!丰收啊!大人!”
旁边劳作的军户听到王大雷的叫唤声,循声一看,竟然是自家大人来了,不论在干嘛也都停下来给刘戎磕头行礼。
这里是大新堡新开垦的边缘地带,分到田地的也都是早一些入堡的流民。
按照堡里的规定,每年堡里会将开垦出来的田地按各户入堡的先后顺序分一半,每家三十亩,分完为止。
剩余一半再拿出二分之一由所有无地军户抓阄分配,每家二十亩。
最后部分交由堡里作为奖励耕战或者公用支出所用。
所有分得土地的人家,除了自第二年开始不到一成的赋税之外,无需再缴纳任何杂税,甚至不需承担徭役。
也就是说,这附近在忙活着的军户们,每家至少都有二十亩的农田,今年又是丰收的第一年,无需上缴任何赋税。
按照亩产两石计算的话,光是这一季,每家都有四十石,也就是四千八百斤的收成。
遑论那些排在前面分到三十亩农田的,更是一下子有了六十石,也就是七千二百斤的收成。
去年还是食不果腹,两斗米就能卖掉一个女儿的流民,现在陡然间竟然能收获这么多粮食,都感觉仿佛在梦中一般,想想就能笑醒。
军户们都跪在地上欢呼着对刘戎感恩戴德,一个三四岁的娃娃还不懂事,正闷头找着地上的散落麦穗,走着走着就撞到了自己母亲身上。
那位跪着的母亲一把拉过娃娃,先是朝他屁股狠狠打了两下,然后双手按着跪在了地上。
小娃娃嘴巴瘪着,眼里噙满了泪花,怀里的麦穗却是一直抱得紧紧的。
刘戎看军户们确实是由衷的高兴,也满含笑意的抬抬手让他们起身继续忙。
王大雷知道刘戎不喜欢跪礼,但方才他一路跑来,看到大家都跪下了,自己鹤立鸡群也不合适,只得也跪下。
现在大家伙又起来了,他就撑起已经略微肥胖身体爬起来,双手又挥舞着两把麦穗,兴高采烈地向刘戎跑过来。
“丰收啊!大人!”
看了看王大雷气喘吁吁的样子,刘戎接过他手里的麦穗,又用手搓了一下,跟刚才自己摘的那颗差不多。
看来没有化肥农药,没有杂交小麦,当前的丰收标准确实就是如此。
“王大雷,你估计堡里这季能收多少粮食?”
说起这个王大雷就激动:“回禀大人,堡里原有熟田六千余亩,开垦的新田中也有一万四千余亩丰收。粗算起来,这一季至少得收四万石粮食!”
刘戎眉头皱了皱,计算道:“光我们大新堡本部现在就有军户一万五千有余,再算太平堡、柳河堡这些大小辖堡,又得有上万张需要吃饭的嘴。”
“我们还养了一千多脱产的士兵,五六百工匠,还有盐场、窑厂、堆煤厂的工人,光算这些粮食缺口就很大。况且现在我又是义州城守备官……”
王大雷听得一愣,然后陪着笑道:“大人无需太过担心,下面各堡的收成虽然比不上我们大新堡,但好歹还是有一些的。况且除了这季小麦之外,我们还可以再种一季荞麦,收成虽说远比不上这回,但也能贴补一些。再说今年我们又开垦了很多荒地,明年也都能有收成。”
刘戎点点头道:“是不能心急。但是我们明年的人口会更多,屯田的事情还是不能放松。”
王大雷连忙点头称是。
刘戎又道:“还是那句话,只要有余力,但凡是荒田都占了,哪个敢来找麻烦,尽管老实不客气地给我赶走。”
王大雷连声答应,记得以前大人交待过,遇到缙绅占着的荒田暂且不要碰,因此可不浪费了那么多好田。
这回有大人发话,他算是拿到尚方宝剑了。
小说推荐
- 一江辽水向西流之辽水风云
- 《一江辽水向西流》分为《辽水往事《辽水风云《辽水长歌》三卷。三卷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卷《辽水风云》为《一江辽水向西流》三部曲中的正卷 1934年,营川北岸蛟龙涸毙,一时众说纷纭。东北重镇营川,顿时风云际会,成为全世界的焦点。形形色色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营川,一场以三十年代营川历史风貌为背景,以1934年营
- 军事羿落九日连载
- 最新章:第二十四章:鸿门夜宴
- 明末问鼎
- 明末辽东,在局势崩坏之时,于夹缝之中创体制,建新军,以一人之力,将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掀翻!屠龙斩蛟,问鼎天下
- 历史鹅货连载
- 最新章:上架感言
- 我来自大明辽东
-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自己,我就是我,我就是黄重真。我去往辽东关宁,来自辽东关宁。以辽东关宁为起点,睥睨南北,无畏西东。从辽东到西北,从北原到南海。打趴大明周边的一切敌人,破除大明内部的一切艰难险阻。改变人心,改善大明,直至改写历史 一人屠一城,唯我黄重真。天子守国门,唯吾皇崇祯 袁崇焕觊觎我的尚方
- 历史道觉亦糯连载
- 最新章:第522章 尔衮质明 亦欢归明(本书完)
- 大明:我为辽东王,奉天靖难!
- 【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:大明:我为辽东王,奉天靖难】穿越洪武二十八年,成为了九大塞王之一的辽王朱植。作为手握二十万雄师的“辽东猛虎,他一边北上讨伐女真各部、北元余孽,一边修建工厂、招贤纳士…建文登基后展开削藩大业,命令朱植回京做笼中雀。然而朱植却将圣旨撕碎,挥师南下“奉天靖难”数十万辽东大军浩浩荡
- 玄奇秦唐宋明的文竹连载
- 最新章:第72章:朱元璋的最后抉择!
- 大明1621:辽东雄狮
- 建筑工程师陈楚意外穿越到大明1621年的辽东半岛。世道浑浊,前有奴骑阵阵,后有奸臣当道,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!二十年前蓟镇兵变中残留的余烬还未熄灭。到底是为天下苍生打造一个煌煌盛世大明,还是任由复仇的火焰审判整个世界?山海关前,春风拂面,有一点陈楚可以确定,那就是只有鲜血和钢铁才能还天下万民一个朗
- 玄奇墨笔三点水连载
- 最新章:第一百三十二章 偷梁换柱
- 辽东百户,只手遮明
- 大明天启二年,萨尔浒的硝烟早已散尽,但是更大的苦难降临在大明朝的辽东疆域。开原、铁岭失陷,沈阳、辽阳重镇尽没,辽西广宁一线,已经岌岌可危,从此刻开始,建州老奴对于自己曾经的宗主国产生了清晰的认知:明失其鹿,则天下共逐之!但就在此刻,并不遥远的广宁城,出现了历史线之外的人物.大明辽东巡抚的便宜外甥,领
- 玄奇青绿色鸾鸟连载
- 最新章: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国的白手套(月末求月票)
- 三国:从制霸辽东开始
- 【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:三国:从制霸辽东开始】穿越到三国怎么办?屈居人下当谋士,给人卖命当武将?不稀罕!为啥不能自己闯荡一番做皇帝。出身低贱没人投靠?礼贤下士没人搭理?嘿嘿,小爷有的是办法,看看最后谁怂!治世能臣,齐家治国平天下?有一本现代法典厉害吗?天命谋主,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,有卫星厉害
- 玄奇开局侠客岛连载
- 最新章:第57章 狂轰滥炸
- 红楼从辽东开始
- 穿越到红楼梦,亡父是薛家的掌柜,舅舅是宁国府庄头乌进孝,征途从辽东开始
- 玄奇键盘战斗家连载
- 最新章:番外(二)
- 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
- 一句话简介:她凭借表演与自己和解 将死之际,她“穿越”末世,拼杀三十年终于手撕系统重生归来,却被种下嗜杀躁郁的种子。从此娱乐圈多了一位反派专业户,演技精湛,屡次摘下影帝桂冠 关键词:女扮男装、剧中剧、宠粉狂魔、含文抄公
- 女生黄油奶酪连载
- 最新章:第1304章 卷款跑路
《明末从辽东问鼎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奇,千千小说网转载收集明末从辽东问鼎最新章节。